胡偉星院長北大演講 探討“一國兩制”下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制度創新與挑戰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教授早前應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邀請,在北大公共政策講壇上發表題為「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公共行政制度的創新與挑戰」的演講。 胡院長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是通過深入交流、相互影響以建立共識並形成利益共同體的過程,是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問題的重要途徑。「一國兩制」下的融合發展是當下面臨的新課題,如何在兩種制度下實現經濟社會融合、是否需要締造第三行政主體推進融合發展、組織權力從何而來等,都是公共行政領域待解決的問題。 胡院長亦對橫琴、前海和南沙三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合作平台進行了比較分析,並重點分析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背景與制度創新,進一步探討橫琴深合區如何建設「四共」新體制。他鼓勵大家積極探索公共行政體制創新思路,為應對融合發展面臨的新挑戰作出貢獻。 而北大行政管理系主任萬鵬飛副教授在評議中指出,胡教授的演講對學術研究和政策實踐富有啟發性,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公共行政新議題。 講壇還安排了交流環節,北大同學們就橫琴深合區產業發展前景、珠澳合作情況、粵港合作機制設計、京津冀協同發展等議題與胡院長展開深入討論,氣氛熱烈。 [...]

By |2024-10-31T15:34:30+08:00October 18, 2023|News|Comments Off on 胡偉星院長北大演講 探討“一國兩制”下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制度創新與挑戰

胡偉星院長一行拜訪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 提交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規劃建議書

日期:2023-6-16 澳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胡偉星教授等一行3人,早前拜訪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就政府正在編制的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規劃提交建議書。 胡院長一行人受到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張作文局長、阮建中廳長、連信森處長、洪燕飛技術員接待。張作文局長對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對中心提交的建議書表示感謝。胡偉星教授介紹了中心情況,以及建議書的具體內容。雙方就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策略進行了深入交流。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是澳門首家專注於大灣區研究的智庫,集政策諮詢與學術研究為一體,具有跨學科研究優勢,是澳大與海內外相關機構進行交流的重要平臺。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蔡天驥教授、段聿舟博士後研究員出席了此次座談。

By |2024-11-01T16:34:44+08:00July 4, 2023|News|Comments Off on 胡偉星院長一行拜訪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 提交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規劃建議書

澳大社科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成功協辦 “第二屆全球灣區發展國際學術會議”

2022年11月5日,“第二屆全球灣區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區域合作與制度創新”成功舉行。是次大會由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合辦。會議圍繞“區域合作與制度創新”主題,設置了“香港分會場”和“經濟分論壇”、“社會分論壇”、“傳播分論壇”、“政治分論壇”、“法律分論壇”5個分論壇,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100余人通過線上方式就相關主題展開研討與交流。上午的大會開幕式和主題報告環節以中英雙語進行網路直播。 在開幕式環節,澳門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胡偉星,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胡偉星教授在致辭時談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世紀疫情對發展影響深遠。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認為,制度創新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鑰匙,是大灣區發展的精髓所在。粵港澳大灣區要通過制度創新和區域合作,為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貢獻力量。中山大學黨委書記、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理事長陳春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嶺南大學校董主席、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會長姚祖輝亦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會議開幕式和主題報告環節由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院長、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何俊志主持。 在主題報告環節,來自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分享交流全球灣區發展的學術前沿與實踐經驗。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講座教授趙心樹作《從粵港澳大灣區十一城市的品牌效應看選擇螺旋中的議程協調》主題報告,他以選擇螺旋的傳播行為和效應理論,研究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十一城市的不同傳播行為及其效應。美國東灣經濟發展聯盟土地利用和基礎設施委員會委員、灣區地震工程研究所聯合主席、 前三藩市灣區政府協會和大都會交通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Cynthia Kroll博士作《Regional cooperation, public and private [...]

By |2024-06-26T14:37:51+08:00November 7, 2022|News|Comments Off on 澳大社科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成功協辦 “第二屆全球灣區發展國際學術會議”

胡偉星院長接受澳門葡文媒體採訪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兼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胡偉星教授日前接受澳門葡文報刊「句號報」(PONTO FINAL)採訪,著重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的情況並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發表了看法與建議。他指出,社會科學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是澳門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專門做大灣區研究的科研機構,該中心的重要性和優勢體現在具備跨學科學術資源、學術研究與政策諮詢相輔相成、是中外相關研究交流的重要平臺等方面。他認為,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闡述了在毗鄰澳門的珠海橫琴島建設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總體規劃佈局,這對澳門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胡偉星表示,橫琴島與澳門隔水而望,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使它成為舉辦澳門和珠海跨境合作專案的理想場所。根據《方案》,橫琴將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澳門長遠發展的新動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視窗。橫琴在未來不僅可以成為澳門與大灣區以及世界其他地區溝通的橋樑,更能夠發揮促進澳門經濟復蘇的引擎作用。這將有利於提升澳門的競爭力,增強澳門—珠海在大灣區的樞紐地位和促進珠江西岸的開發。胡偉星指出,澳門經濟主要依賴博彩業及相關的商業和旅遊活動,經濟結構比較脆弱。為了減小外部衝擊和降低世界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澳門需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為未來創造新的增長動力。大灣區毗鄰中國製造業生產中心集群,經濟活動活躍,貿易繁榮,資金和人才資源豐富,與珠海進一步融合發展是澳門的機遇,將令澳門受益匪淺。 橫琴粵澳深合區的發展將推動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與橫琴深度融合,為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等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為了創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環境,澳門需要設計一個良好的法律體系來規範橫琴未來的發展。胡偉星強調,「如何利用好‘兩制’的優勢,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並讓其成為橫琴與澳門合作管理模式,將是澳門與內地面臨的一個挑戰。」因此,橫琴需要創新思維和創新制度來連接兩個系統,深度合作區是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發展的一次先進經驗。「將兩個政府的規則和機制整合到未來的一個經濟社會活動管理中,這是從未有過的,如果成功了,將是橫琴實行‘兩制’的一個成功典範。」 澳門與橫琴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吸引人才。胡偉星表示,橫琴未來將面臨金融、中醫藥、建築、高科技研究等領域以及海外人才的缺口。澳門應當與內地合作,創建規範的人才招引體制。例如,《方案》規定了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支持境內外投資者在跨境創業投資項目以及和投資相關的貿易行為中使用人民幣。然而,澳門現代金融的專業人才短缺,故澳門要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力度。另外,應學習深港合作的經驗,加強澳門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與內地的對接,對內地和澳門居民跨境旅行限制也應予以放寬。澳門的稅法也應適用於在橫琴的澳門公司工作的內地居民。此外,還需要一個更好的專業認證體系以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 橫琴深度合作區的建立既存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長遠來看,橫琴將促進各種經濟要素的跨境流動,創造新的產業和商業模式,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澳門經濟注入新動力,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穩定、平衡、多元發展。 [...]

By |2024-10-31T15:34:56+08:00April 6, 2022|News|Comments Off on 胡偉星院長接受澳門葡文媒體採訪

澳大辦粵港澳大灣區與滬澳合作學術研討會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與滬澳合作”學術研討會,為滬澳兩地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研究交流的學術平台,加強彼此合作。來自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的學者代表齊聚澳大分享研究成果和心得。 澳大校長宋永華致辭時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中國“一國兩制”的創新舉措,作為各地的智庫,應通過相互探討和研究,為粵港澳大灣區及滬澳合作未來的發展給予建設性的意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認為,智庫可以為粵港澳、長三角及滬澳兩地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撐,對未來兩地的合作寄予厚望。 會上,一眾專家學者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與滬澳合作”、“國際關係:拜登上任後中美關係”及“地區環境:兩岸關係,印太國際關係”重大議題進行探討。澳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台港澳研究所所長邵育群、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王中美,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澳大社會科學學院榮休教授王建偉分別以“以區域合作促進澳門產業多元——橫琴深合區建設的動能”、“供應鏈安全,關鍵脫鉤與區域一體化試驗”等為題作出精彩的主旨發言,其他學者紛紛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深刻的評論。 與會者還包括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中心秘書長魯傅穎、世界政黨與政治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建、“一帶一路”與上海研究中心秘書長王玉柱、台港澳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季伊昕,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講座教授趙心樹、政府與行政學系教授由冀、社會學系系主任徐建華、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潘成鑫及助理教授吳湘寧。 [...]

By |2024-10-31T15:37:14+08:00December 23, 2021|News|Comments Off on 澳大辦粵港澳大灣區與滬澳合作學術研討會

胡偉星:培養大數據時代的公共行政人才

轉發自第24期《澳大新語》 |  2021年秋/冬 澳門特區政府正在推動公共行政改革,急需擁有新技術和新思維的人才,從而把握大數據時代的機遇,改善公共服務。因應新需求,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澳大發展基金會政治學與公共政策特聘教授胡偉星過去兩年推動大學開展了多項新課程和計劃。 提升公務人員領導力和專業技能 澳大在1989年開辦首屆公共行政學士學位課程,推動公務員本地化,為澳門回歸祖國作好準備,其後逐漸增加不同層次的課程,30多年來培養了大批公共行政人才。 胡教授說,澳門現在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和運用科技改善公共服務,對公共行政的要求與日俱增。2019年12月,賀一誠就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指出公共行政改革是首要處理的工作。2020年9月,澳大成立公共行政培訓中心,委任胡教授為該中心行政委員會主席、法學院稅兵教授為中心主任。胡教授表示:「澳大是澳門唯一的綜合性公立大學,有責任也有條件為特區培養具前瞻視野和創新思維的公務人員。」 胡偉星教授 [...]

By |2024-06-26T14:48:16+08:00December 2, 2021|News|Comments Off on 胡偉星:培養大數據時代的公共行政人才
Go to Top